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教研
教师习作分享:以《中国石拱桥》为例谈谈说明文教学
来源:宜昌欧阳修学校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1日 作者:李苏颖 阅读1289次


                            

  一、筛选信息掌握说明文的逻辑性
  说明文的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例如部分师生认为说明文阅读较为枯燥,缺少文学性,且学生易被说明文中丰富的说明材料吸引注意力而忽略说明对象的特点。这些都是忽略说明文的逻辑性而导致的。因此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设置为以下三点: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会在总写段和中心句中获取主要信息的阅读方法。
  该重点在于框定学生的“抽象-具体”逻辑,提升学生对说明文归纳性表述的重视度,尽量避免具体材料对主要信息提取的干扰。
  2、分析说明方法对介绍中国石拱桥特点所起的准确或生动的作用,理解合适的说明顺序使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说明更有条理的作用。
  该重点在于强化按顺序提取信息,进一步分清楚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材料之间的区别。
  3、明确说明文材料的选取应为说明对象的特点服务的选材理念。
  该重点在于明确说明材料的作用,再次强化特点和材料间的区别。
  4、在整个教学上也设计了“说桥-思桥-游桥”的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逻辑清晰的板块,学习文章的过程就是培养逻辑思维的过程。同时运用绘图法、表格法等阅读方法强化说明文阅读的逻辑性。
  二、设置问题体现说明文的实用性
  传统的说明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呈现出明显的体裁特点,教师一般围绕三要素来提问,如“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种提问形式的指向性明确,学生可以迅速准确地在文中提取答案,但是割裂了说明文阅读和生活实际需求间的联系。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了解新事物时是不会以“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这样的词汇为主语来提问的。因此,说明文的阅读提问需要贴近生活,使学生明确说明文的实用性、学有所用。
  本课设置的主要问题是:
  1、预习过课文,你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石拱桥吗?
  这个问题指向的是学案中“找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一预习任务,目标在于明确“抓住特点介绍说明对象”这一写作特点。帮助学生既学会从文字材料中了解事物的特点,又能将关键信息转述给他人。
  2、现在我们已经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了概括性认识,茅以昇又选取了许多石拱桥为具体实例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么多实例,他是怎么安排这些材料的呢?
  这个问题指向的是说明顺序的分析。学生通过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的表格,可以直观发现本文主体部分使用的是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有了这样的分析经验,学生可以进一步对文章整体或某个部分进行说明顺序的分析,从而学会有逻辑地介绍事物。
  3、众多的实例里面详细介绍了两座石拱桥,一座是小学四年级同学们在语文课本里学过的赵州桥,一座是同学们在历史课本里学过的卢沟桥。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这两座桥呢?为什么要选两座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这两个问题分别指向文段的逻辑顺序和选材的标准。可以帮助学生分清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材料之间的区别,从而理性地了解和理解事物。
  4、在“游桥”板块中,设计了分清桥的类型的实用性练习,指导学生先阅读文字介绍、再看图区分宜昌地区十座长江大桥的类型。最后由实体桥延伸到无形桥,在实际应用中调动了学生的家乡情怀、感悟能力。
  三、情感挖掘体悟说明文的人文性
  说明文以科学、严谨为主要特点,但其中蕴藏有作者的情感胸怀、科学的发展方向,其人文性展现得较为含蓄。《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昇个人的爱国事例、文章对人民智慧的赞赏都是人文性的表现,和从文章的阅读到生活的应用都能激发求知、向上的人生追求。在教学小结阶段,我写了两段话致敬作者和“桥”的人文含义:
  情牵一江水,又跨万重山。或名满天下、或默默无闻的桥梁,它们使历史现今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守正创新,继承发展;它们使故乡他乡有了更融洽的守望,明月白露,知己天下;它们使地球村落有了更紧密的连接,阡陌交织,张弛有度;它们使人类世界拥有了更强劲的脉搏,得以通江达海,纵横天下;它们使心灵情感有了更自由的沟通,目交心通,亲密无间。
  11月12日茅以昇逝世33周年,这位专家曾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建桥过程中,他把工地办成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通车仅89天,杭州沦陷,他挥泪炸桥:“抗战必胜,大桥必复!”对祖国浓烈的爱使他为中国桥梁事业贡献一生,我们也要向他学习,从此处出发,去往更高远的未来。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电话:0717-8862018

网址:http://www.ycoyx.com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五联路9号

公众号

抖音号

视频号

Copyright©yco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昌欧阳修学校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5017452号-1